所以,起不来其实不是你的错,早上赖床,天经地义嘛。
闹钟响后再睡会儿
状态更好
小睡组的运算能力、情境记忆以及认知控制水平在醒来 40 分钟内得到了提高
此外,小睡一会儿还能提高清晨皮质醇水平,让你起床后更加警觉,心情更加愉快。良好的心情,乐观的态度,敏捷的认知思维,再加上充足的精力,我都不敢想象我的工作效率可以提升多少。
对此,研究者解释说,这是因为人从睡眠到清醒状态存在一个过渡期,这个过渡期被称为睡眠惯性。在这段时间内,人们会经历暂时的迷糊、反应迟钝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,随着清醒时间的增加,这种状态会逐渐消散。
来自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发现,睡眠和清醒状态下我们的神经活动存在很大差异,因此当进行状态切换时可能会出现延迟。
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,一定时间的睡眠惯性可以让我们在偶然醒来时快速入睡,帮助我们更好保存体力,而 30 分钟的赖床小睡时间可能有助于缓解睡眠惯性,并改善醒来后的认知功能。
醒来后会立刻出现睡眠惯性(绿色线条),并在约半小时后消失
也就是说,我们的身体也需要一点缓冲的时间,闹钟响了再小睡一会儿,不仅能提升认知功能,调节皮质醇水平,还能让你保持更好的状态和情绪。
难怪老祖宗留下了宝贵的古训:磨刀不误砍柴工,睡醒起来再打工!
如何“无痛”起床
那么,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尽量减少起床这个过程中的痛苦呢?
根据实验,我们可以设置3~4 个闹钟,温柔地叫自己起床。
第一个闹钟,尽可能轻柔一些,音量循序渐进,旋律清新明快;可以是智能手表,用手腕上的震动唤醒;也可以是窗帘自动打开或者准备一个模拟日出光线的自然唤醒灯。
千万不要用铃声雷达,尖锐的音调生生把人吓醒,但又怀疑自己要被吓到长睡不醒。
然后,每隔9~10分钟设置一次轻柔的闹钟,让自己在最终清醒前再浅浅睡三次,以此减少被惊醒带来的不适感,让你更容易清醒。
当然,这个床总是要起的,不能无限地小睡下去,记得在起床的最后一个闹钟换一个同样温和的铃声,告诉自己真的要起床了。
总之,闹钟响了再小睡一会儿,其实是个明智的选择!不要再觉得自己错了,我们这是为了更好地开始新一天~
来源:科普中国
采编:应宣处
发布:张正昕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